java编写的读写数据库中间件
Mycat运行环境需要JDK。
Mycat是配置中间件,运行在代码应用和MySQL数据库之间的分库分表分离应用。
前身: corba,读写是配置阿里开发的数据库中间件,实现MySQL数据库分库分表集群管理的分库分表分离中间件,曾经出现过重大事故,读写二次开发,配置形成Mycat。分库分表分离
使用MyCat之后,读写编写的配置所有的SQL语句,必须严格遵守SQL标准规范。分库分表分离
insert into table_name(column_name) values(column_value);使用MyCat中间件后的读写结构图如下:

逻辑上的切分. 在物理层面,是使用多库[database],多表[table]实现的切分.
把一个数据库切分成多个数据库,配置方便
只能实现两张表的表连接查询.
将一张表中的数据,分散到若干个database的配置同结构表中。多个表的数据的集合是当前表格的亿华云计算数据。

把一个表切分成多个表,相比纵向切分配置麻烦
无法实现表连接查询.
将一张表的字段,分散到若干张表中,将若干表连接到一起,才是当前表的完整数据。

Mycat中定义的database.是逻辑上存在的.但是物理上未必存在.
主要是针对纵向切分提供的概念.
访问MyCat,就是将MyCat当做MySQL使用。
Db数据库是MyCat中定义的database。通过SQL访问MyCat中的db库的时候,对应的是MySQL中的db1,db2,db3三个库。物理上的database是db1,db2,香港云服务器db3.逻辑上的database就是db。

Mycat中定义的table.是逻辑上存在,物理上未必存在.
主要是针对横向切分提供的概念
MyCat中的表格table,其字段分散到MySQL数据库的表格table1,table2,table3中。

Mycat默认端口是8066
物理MySQL存放的主机地址.可以使用主机名,IP,域名定义.
物理的database是什么.数据保存的物理节点.就是database.
当控制数据的时候,如何访问物理database和table.
就是访问dataHost和dataNode的算法.
在Mycat处理具体的数据CRUD的时候,如何访问dataHost和dataNode的算法.如:哈希算法,crc16算法等.
略
解压缩: tar -zxf mycat-xxxx.tar.gz
在Mycat中通过Master数据库的root用户访问Master数据库.
grant all privileges on *.* to ‘username’@’ip’ identified by ‘password’ with grant option;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*.* to mycat@% identified by mycat with grant option;Mycat所有的配置文件,都在应用的conf目录中.
用于定义分片规则的配置文件.
主要是查看.很少修改.
mycat默认的分片规则: 以500万为单位,实现分片规则.
逻辑库A对应dataNode - db1和db2. 1-500万保存在db1中, 500万零1到1000万保存在db2中,1000万零1到1500万保存在db1中.依次类推.

用于定义逻辑库和逻辑表的配置文件.在配置文件中可以定义读写分离,逻辑库,逻辑表,dataHost,dataNode等信息.
配置文件解释:
配置逻辑库的标签
3.7.2.1.1 属性name
逻辑库名称
3.7.2.1.2 属性checkSQLschema
是WordPress模板否检测SQL语法中的schema信息.
如: Mycat逻辑库名称 A, dataNode名称B
SQL : select * from A.table;
checkSQLschema值是true, Mycat发送到数据库的SQL是select * from table;
checkSQLschema值是false,Mycat发送的数据库的SQL是select * from A.table;
3.7.2.1.3 sqlMaxLimit
Mycat在执行SQL的时候,如果SQL语法中没有limit子句.自动增加limit子句. 避免一次性得到过多的数据,影响效率. limit子句的限制数量默认配置为100.如果SQL中有具体的limit子句,当前属性失效.
SQL : select * from table . mycat解析后: select * from table limit 100
SQL : select * from table limit 10 . mycat不做任何操作修改.
定义逻辑表的标签,如果需要定义多个逻辑表,编写多个table标签。要求逻辑表的表名和物理表(MySQL数据库中真实存在的表)的表名一致。
3.7.2.2.1 属性name
逻辑表名
3.7.2.2.2 属性dataNode
数据节点名称. 配置文件中后续需要定义的标签(即物理数据库中的database名称).多个名称使用逗号分隔.
多个database定义后,代表分库。
3.7.2.2.3 属性rule
分片规则名称.具体的规则名称参考rule.xml配置文件.
SQL语句发送到Mycat中后,Mycat如何计算,应该将当期的SQL发送到哪一个物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或物理database中。
定义数据节点的标签, 定义具体的物理database信息的。
3.7.2.3.1 属性name
数据节点名称, 是定义的逻辑名称,对应具体的物理数据库database
3.7.2.3.2 属性dataHost
引用dataHost标签的name值,代表使用的物理数据库所在位置和配置信息.
3.7.2.3.3 属性database
在dataHost物理机中,具体的物理数据库database名称.
定义数据主机的标签, 就是物理MYSQL真实安装的位置。
3.7.2.4.1 属性name
定义逻辑上的数据主机名称
3.7.2.4.2 属性maxCon/minCon
***连接数, max connections
最小连接数, min connections
3.7.2.4.3 属性dbType
数据库类型 : mysql数据库
3.7.2.4.4 属性dbDriver
数据库驱动类型, native,使用mycat提供的本地驱动.
写数据的数据库定义标签. 实现读写分离操作.
3.7.2.5.1 属性 host
数据库命名
3.7.2.5.2 属性url
数据库访问路径
3.7.2.5.3 属性user
数据库访问用户名
3.7.2.5.4 属性password
访问用户密码

配置Mycat服务信息的.
如: Mycat中的用户,用户可以访问的逻辑库,可以访问的逻辑表,服务的端口号等.
常见修改内容:

可以使用命令行访问或客户端软件访问.
mysql -u用户名 -p密码 -hmycat主机IP -P8066
链接成功后,可以当做MySQL数据库使用.
访问成功后,不能直接使用。因为Mycat只能访问MYSQL的schema(database),不能自动创建逻辑库对应的物理库。且不能自动创建逻辑表对应的物理表。
必须人工链接master数据库,手动创建database。
表格可以在mycat控制台创建。注意:在mycat控制台创建的表,必须是schema.xml配置文件中定义过的逻辑表。
启动后,经过测试,crc32slot分片规则无效,执行DML语句的时候只能识别db1和db2。
DDL语句,可以识别db3。
修改conf/rule.xml配置文件,找标签

修改count参数。修改为对应的物理database数量。
不能创建未在schema.xml中配置的逻辑表
尤其是新增: 必须在insert into语法后携带所有的字段名称.至少携带主键名称.
因为分片规则,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主键字段计算数据分片规则的.
logs/wrapper.log
日志中记录的是所有的mycat操作. 查看的时候主要看异常信息caused by信息
什么是主从备份: 就是一种主备模式的数据库应用.
主库(Master)数据与备库(Slave)数据完全一致.
实现数据的多重备份, 保证数据的安全.
可以在Master[InnoDB]和Slave[MyISAM]中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引擎,实现读写的分离
在老旧版本的MySQL数据库系统中,不支持主从备份,需要安装额外的RPM包.
如果需要安装RPM,只能在一个位置节点安装.
保证数据的安全. 尽量避免数据丢失的可能.
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引擎,实现读写分离.提高所有的操作效率.
InnoDB使用DML语法操作. MyISAM使用DQL语法操作.
所有对Master的操作,都会同步到Slave中.
如果Master和Salve天生上环境不同,那么对Master的操作,可能会在Slave中出现错误
如: 在创建主从模式之前,Master有database : db1, db2, db3. Slave有database: db1, db2.
创建主从模式.现在的情况Master和Slave天生不同.
主从模式创建成功后,在Master中drop database db3. Slave中抛出数据库SQL异常.后续所有的命令不能同步.
一旦出现错误. 只能重新实现主从模式.
略过.
主要操作Master和Slave中的配置文件和DBMS的配置.
配置文件: 定义主从模式的基础信息. 如: 日志, 命令等.
DBMS配置: 提供主从访问的用户,基础信息[Master和Slave的位置,用户名,密码,日志文件名等]等.
建议:建立主从备份的多个MySQL,***原始环境一致。Database,table,data完全一致。
需要修改. 在修改前建议复制一份备份文件.
修改后的my.cnf配置文件,参考资料中的my.cnf文件内容.
1.3.1.1.1 server-id
本环境中server-id是1
MySQL服务唯一标识
唯一标识是数字. 自然数
配置的时候有要求
1.3.1.1.1.1 单机使用
server-id 任意配置,只要是数字即可
1.3.1.1.1.2 主从使用
server-id Master唯一标识数字必须小于Slave唯一标识数字.
1.3.1.1.2 log_bin
本环境中log_bin值 : master_log
日志文件命名, 开启日志功能。此日志是命令日志。就是记录主库中执行的所有的SQL命令的。
1.3.1.1.2.1 开启日志
MySQL的log_bin不是执行日志,状态日志. 是操作日志.就是在DBMS中所有的SQL命令
log_bin日志不是必要的.只有配置主从备份时才必要。
1.3.1.1.2.2 日志文件配置
变量的值就是日志文件名称.是日志文件名称的主体.
MySQL数据库自动增加文件名后缀和文件类型.
1.3.1.3.1 访问MySQL
mysql -uusername -ppassword1.3.1.3.2 创建用户
在MySQL数据库中,为不存在的用户授权,就是同步创建用户并授权.
此用户是从库访问主库使用的用户
ip地址不能写为%. 因为主从备份中,当前创建的用户,是给从库Slave访问主库Master使用的.用户必须有指定的访问地址.不能是通用地址.

1.3.1.3.3 查看用户
use mysql; select host, name from user;1.3.1.3.4 查看Master信息
show master status;1.3.2.1.1 server_id
唯一标识, 本环境中配置为 : 2
1.3.2.1.2 log_bin
可以使用默认配置, 也可以注释.
主从模式要求多个MySQL物理名称不能相同. 即按装MySQL过程中Linux自动生成的物理标志. 唯一物理标志命名为uuid. 保存位置是MySQL数据库的数据存放位置. 默认为/var/lib/mysql目录中. 文件名是auto.cnf.
修改auto.cnf文件中的uuid数据. 随意修改,不建议改变数据长度.建议改变数据内容.
/var/lib/mysql/auto.cnf1.3.2.4.1 访问mysql
mysql -uusername -ppassword1.3.2.4.2 停止Slave功能
stop slave1.3.2.4.3 配置主库信息
需要修改的数据是依据Master信息修改的. ip是Master所在物理机IP. 用户名和密码是Master提供的Slave访问用户名和密码. 日志文件是在Master中查看的主库信息提供的.在Master中使用命令show master status查看日志文件名称.
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=’ip’, master_user=’username’, master_password=’password’, master_log_file=’log_file_name’;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=192.168.199.212, master_user=slave, master_password=slave, master_log_file=master_log.000001;1.3.2.4.4 启动Slave功能
start slave;1.3.2.4.5 查看Slave配置
show slave status G; mysql> show slave status G;(责任编辑:系统运维)